麻芛 我的鄉愁

「麻芛」是我童年暑假重要的回憶。落腳台北數十載,每次談起「麻芛」,我講得口沫橫飛,北部朋友聽得一頭霧水。因為黃麻是台中特產,彰化以南,豐原以北,就很少見了……

「遙想」小學暑假,那是四十幾年前的事。由於爸爸開貨運行,有司機、也有捆工,為供應這些工人的午晚餐,媽媽每天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。暑假到了,媽媽終於可以喘口氣,因為家中三個女兒可以分擔家事,我是最小的,掌廚的事輪不到我,但是,我得負責一件事,那就是「撕」麻葉!煮出來的「麻芛」,有清涼退火功效,是夏日大家的最愛。

有人說:「會煮麻芛湯的媳婦,必是超愛家人的巧婦。」因為「撕」麻葉,費工費時,一般來說,一斤帶梗的麻芛可以揀取四兩重的葉片;得花多少時間呢?熟練者30分鐘,慢者一小時。那時我還小,動作較慢,但是慢鳥就要勤快,所以一早就坐在小板凳,一葉一葉的「撕」。

首先,將葉片對折,主葉脈的脈線朝上,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,按住葉片頭端的雙面,右手的大姆指和食指,就從葉片頭端順勢撕到尾端。一支帶梗的麻芛,長度約50-60公分,可吃的葉片約20-30 片,將葉子一片一片「撕」下來,撕得碎碎的。接下來,就交給媽媽或大姐,用力的搓揉葉子,搓到綠色的汁液跑出來。這時,打開水龍頭,把分泌出來的苦汁沖洗掉。至於要搓揉到什麼程度,這得靠目測了,大概如同小浮萍般的細吧!以大火續煮20分鐘,煮的時候,要一邊順時鐘方向攪動,一邊撈除白泡沫。這時,空氣中充滿麻芛獨有的清香味,鼻子忍不住會吸入滿滿香氣。

離開故鄉幾十年,午夜夢迴之際,總會憶起這道專屬台中的味道,它的另一個名字就叫鄉愁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