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下一道「老師」的印記

下午四點十分,我在馬路上值勤導護,看到上學期任教的學生小甄,此刻她正滿臉笑容和身旁的同學說說笑笑,我感到非常安慰,真是太好了!

回想小甄當初轉到班上,和媽媽每天到校後總是難分難捨,天天演出「十八相送」。我很納悶,這種場景應該是在幼兒園才會發生的吧!怎麼到了小學四年級還會這樣?我用盡方法都沒有效,最後向輔導處求救,主任、組長和專輔老師聯袂而來,把她們帶到輔導處好言相勸,媽媽和小甄約定下課時間可以打電話,小甄才勉強同意媽媽離開。

小甄上課時不太理我,下課鐘聲一響,立刻衝到樓下穿堂打電話,常常到了上課時間還不回來,靠在公共電話旁,時而低聲啜泣,時而呼天搶地,我必須耐下性子,溫言撫慰,她才不情願地跟我回教室。過了幾天,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,許多課程都不願意上,甚至還演出「失蹤記」,躲在廁所讓大家找不到。最後不得已,輔導處只好把她安置在旁邊的會議室,就近照顧。

從此小甄每天到校後放好書包就直接到輔導處報到。我看著小甄空蕩蕩的座位,心裡想幫她,可是又使不上力。日常師父說,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,關鍵在老師;真如老師倡導關愛教育,告訴我如何當一位老師。我的心裡浮現這些與「老師」有關的學習,細細思索,眼前雖然不能直接教導小甄,但是我可以找機會關懷她,至少,讓她對於「老師」有一種溫暖、關懷、容易親近的印象。有一天當她打開心結,或許就開始願意親近老師。

接下來我積極把握可以親近小甄的機會,午休時間、空堂時間、打掃時間都會特地繞到會議室看她,和她說說話。有次看到小甄在玩一種叫做「百變魔尺」的玩具,她很熟練地把這種玩具彎折成球的形狀,我請她借我玩,她一口答應,在一旁興致地看我出糗。我趕緊把握良機請她教我,她爽快答應,馬上示範給我看,我也跟著做一遍,最後竟然成功了。很高興與小甄開始有良性的互動,而她看我的神情似乎也不一樣了。

就這樣到了學期末,小甄在媽媽、輔導處與心理師的協助下,上課的情況逐漸好轉。休業式那天,小甄媽媽帶著禮盒來,我抝不過她的盛情收下了,打開一看,裡面有一個「百變魔尺」的玩具,我不禁會心一笑,似乎從玩具中看到了小甄真摯的笑容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