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,存在記憶中的那些事

冬至,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節氣,在此歲末感恩的時節,吃湯圓代表閤家團圓。冬至又稱為亞年,亦即吃過冬至圓,年紀就要多一歲……

從前沒有研磨機,大家都到有石磨的族人家中磨米漿,力氣大的掌磨,小孩子則舀米水入石磨的洞裡。石磨一圈圈地順時鐘轉,米漿似一條泉水,流到麵粉袋做成的粿袋裡,粿袋滿了用麻繩綁緊,放在長條椅子的中間,上面架著兩根扁擔,再用麻繩緊緊地綑在長椅條上,擠出袋內的水分成為粿粹。

粿粹先拿兩小塊煮熟,加入粿粹內增加搓揉的黏性,此時全家大小圍在「簳仔」四周,享受闔家搓湯圓的溫馨,搓好的湯圓擺在寒風吹動的窗戶邊自然陰乾。通常都在冬至前一天晚上搓湯圓,搓好的湯圓不能煮甜的,只能煮鹹的當點心吃,甜湯圓要冬至一早煮,接著馬上拜神明及轄區內各地的土地公婆、祭祖先,拜完後,拿幾顆湯圓粘在門上敬神明,等湯圓乾了再由小孩子拿下用火烤來吃。牛隻吃的湯圓則是將湯圓塞在地瓜裡讓牛吃進去。

單身漢很怕過冬至,吃過冬至圓,多了一歲,家中長輩就會叨念:「冬至圓吃過就幾歲了,為什麼還不找個對象?」

冬天,茼蒿上市了,吃鹹湯圓時要加它才夠味。據說有一位勤儉的莊家漢,摘回滿滿一籃的茼蒿回來交給在廚房忙碌的糟糠之妻,誰知一上桌,發現菜都完全縮水,不明就裡的粗漢,握起拳頭,興師問罪:「菜是不是妳偷吃了!為什麼只有這一點點?」流傳至今,茼蒿,即被稱為「打某菜」。

搓湯圓的習俗,近年逐漸為冷凍湯圓所代替,更無從體會在一盞昏黃的燈光下,門扉緊閉,寒風呼呼作響,全家圍坐「竹簳」旁,搓揉粿粹,一個個圓潤的湯圓滾落下來,好多好多小湯圓,剛好舖滿整個「竹簳」,就好像散居各地的親人,在逢年過節或喜事的日子回家團聚一樣……